多彩校园专辑(358)传承敦煌文化 弘扬莫高精神 | 北街小学(七)

原创
浏览量

家乡敦煌的秋天

一(1)班:龚海泽

辅导老师:高海英

我的家乡敦煌,秋天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

秋天一到,敦煌的天空变得更加湛蓝,像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铺在我们头顶。洁白的云朵就像是在绸缎上跳舞的棉花糖,一会儿变成可爱的小羊,一会儿又变成大大的蘑菇,好看极了。

街道两旁的树木像是被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金黄的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一片一片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它们从枝头飘落,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还会发出清脆的声响,那是秋天在演奏美妙的音乐呢。

田野里更是热闹非凡。沉甸甸的麦穗笑弯了腰,它们在秋风中相互点头,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田间的棉花洁白如雪,仿佛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果园里也飘来阵阵果香,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就像小朋友红扑扑的脸蛋。黄澄澄的梨子你挤我碰,争着让人们去采摘呢。

敦煌的秋天,最美的还要数那古老的莫高窟。在秋日暖阳的照耀下,莫高窟显得更加庄重神秘。窟外的白杨林一片金黄,与古老的建筑相互映衬,仿佛在讲述着千年的故事。秋风轻轻吹过,仿佛把历史的气息送到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受到家乡深深的文化底蕴。

我爱家乡敦煌,更爱敦煌美丽的秋天。它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也是我心中最温暖、最绚丽的季节。

弘扬敦煌文化 传承莫高精神 

二(1)班:甘泽

指导教师:温丽萍

在河西走廊的西端敦煌,在戈壁大漠之中,在鸣沙山东鹿的断崖上,矗立着这样一座艺术宝库,文化之巅—莫高窟。它以酣畅淋漓的乐音,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华夏神迹     

莫高窟建于前秦时期,规模巨大,拥有百个洞窟,千尊彩塑,万幅壁画,是现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守护好这一方圣地,自然涌现出许多甘愿奉献不怕艰苦的文物守护使者,从常书鸿先生到段文杰先生,再到今天的樊锦诗奶奶,他们在敦煌研究院的发展背后凝聚的是几代莫高窟人的心血,他们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这是属于莫高人独特的独有的精神特质这就是莫高精神。

传承敦煌文化  弘扬莫高精神

二(1班:李语可昕

指导教师:任玉娟

敦煌,这座古老的城市,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在这里,莫高窟默默地诉说着千年的历史,飞天仙女、佛像画作,都展现着古人的智慧和艺术的魅力。

然而,敦煌并非一直都是宁静和安详的。在近代,由于掠夺和战争的破坏,敦煌一度沦为危难之地。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位名叫常书鸿的莫高窟守护者。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守护着莫高窟,为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常书鸿的事迹告诉我们,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是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只有通过弘扬莫高精神,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让这一人类瑰宝永放光芒。                                                          

这儿真美

六(4)班:陈俊杰

指导老师:魏亚萍 

我的家乡是敦煌,这儿美极了!

家乡的山美。这里有被称为“仙山”的三危山,它雄奇险峻,山峰耸拔凌空,山势起伏连绵,犹如一条青褐长色的龙横卧东西,登上危峰顶端,茫茫戈壁、起伏山丘,各种美景尽收眼底。这里有驰名中外的沙漠奇景鸣沙山。沙粒有红、黄、蓝、白、墨五种颜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灿烂、晶莹透亮,一座座沙蜂,有的状如新月,有的形似折扇,有的颇像巨鲸,显示出一种独特的飘逸之美。

家乡的水美。月牙泉是大自然的佳作,它静卧于鸣沙山的怀抱,因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泉水清澈见底,宛如一块无瑕的翡翠,更神奇的是泉水“绵历古今,沙填不满”,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党河是敦煌的母亲河,她用甘甜的乳汁养育着两岸的敦煌儿女,微风吹过,碧波荡漾,小朋友们在清凉的河水中嬉戏玩耍,美丽的党河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家乡的人美。聪慧、热情、勤劳的敦煌人把家乡建设的富饶而美丽。一座座汉唐风格的建筑把城市装点的古朴高雅、独具风韵,在这里,爱护公物、讲究卫生遵守秩序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田野里,摘葡萄的姑娘在紫色的田园里唱着丰收的歌,每每有远方的游客来此,热情好客的主人总会摘下一串串香甜可口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敦煌美!敦煌的山美,水美,人也美,我相信家乡的明天会更美!

爱我的家乡——敦煌

六(4)班:党鹏帅

指导老师:魏亚萍 

我的家乡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全市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听爸爸说,历史上的敦煌曾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军事重镇。

我为我的家乡而自豪,因为它有被称为“世界艺术宝库”的莫高窟。每个暑假我都会和爸爸、妈妈去莫高窟游玩,欣赏莫高窟外的美景,还跟随着中外游客参观洞窟。在这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莫高窟第130窟的弥勒佛大像,这尊大佛高35.5米,其高度位居全国之首,他面庞慈祥可亲,每天总是笑眯眯地欢迎着每一位到来的人,保佑着人们健康平安。

最令我痛心的是莫高窟经受过几次人为的重大破坏,很多经卷、经书、壁画遭到外国人的无情掠夺,遗失到了国外,还有很多美丽的佛像遭到损坏……每次听到爸爸给我讲到这些历史时,我的心里就很难过,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学好了本领,要像樊锦诗奶奶一样保护莫高窟。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它有国家重点名胜景区鸣沙山•月牙泉。鸣沙山又名神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是我们玩耍的天堂。月牙泉因形似半月而著称,它静静的躺在鸣沙山的怀抱中,聆听着孩童们欢快的笑声和驼队经过时悠扬的驼铃声。我经常问爸爸:月牙泉为什么没有被鸣沙山所埋没?爸爸告诉我:月牙泉是鸣沙山的孩子,鸣沙山怎么会忍心掩埋自己的孩子呢?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她的美丽,因为她的神秘,也因为她宽广的胸怀,你听:“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因为她的豪迈,“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健康成长的摇篮。

我爱我的家乡——敦煌! 

游莫高窟而感

六(4)班:伏嘉荣

指导老师:魏亚萍 

敦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她在历史长河里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她有着很多像鸣沙山、月牙泉那样的自然奇观,但无疑莫高窟,这支悠远回旋的古曲成就了她的辉煌。

跟着讲解员轻柔的步伐,走进黑暗暗的洞窟,踩着凹凸不平的地面,一束微光照来,我仿佛到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那端坐的佛陀、站立的菩萨、飞天的女神;千百年后依然栩栩如生,壁画之上是倒斗形的洞顶,上面绘满了千佛图像,这种设计即使图像更有立体感,也将壁顶的压力分散到四壁,让其屹立千年不倒。

莫高窟的正中央就是闻名中外的九层楼,九层楼顾名思义有九层,层层檐牙高啄,轮廓错落,白壁丹盈,红色的飞檐衬托出九层楼的壮观雄伟。

被九层楼的气概所震撼的游人怀着崇敬的心迈进了大殿,一时间,人群惊呼连连,一尊米高的弥勒佛映入眼帘,他仪态端庄光艳柔美,色泽祥和,令人肃然起敬。两道洞口掌控天光,将光准确散射到佛像最重要的部位,宝石镶嵌的眼珠闪闪发光,仿佛能洞察一切,看清人间百态。

莫高窟共有735个窟,存有佛像和壁画的也有492个,细细观摩这些洞窟,好像踏进了历史的长河轻听着古人低吟浅唱,感受着边关的铁马金戈,好似看到了一个个朝代的繁荣衰败,像是观摩了一场横跨千年的游行。

莫高窟是活着的,是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一个永远不灭的神话。

大漠敦煌

六(4)班:刘雨欣

指导老师:魏亚萍 

敦煌巿位于我国河西走廊的最西段,地处甘、青、新三省的辖区交汇处,南有祁连山,北有马鬃山,东西两面为大漠戈壁。

历史沧桑风雨,饱经历史风霜的敦煌在世纪之交迎来了自己发展和建设的新高潮,目前敦煌是闻名全世界的旅游城市,其特殊的自然环境,重要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民族风情复杂的历史进程,决定了敦煌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华夏文明一体相连的共同特征的同时又表现出风格独具异彩纷呈的个性魅力,充满着神秘传奇的色彩。

敦煌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不断显示着自己的博大精深折射着夺目的历史光辉,阳关,玉门关,长城,廷障,烽燧,白马塔悬泉等历史古迹遗址,逾越千年黄沙漫漫,景观历史沧桑,仍展示着敦煌昔日的辉煌,鸣沙山、月牙泉、渥洼池、三危山大漠风光等则充分体现着敦煌山川神奇、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有敦煌淳朴的民风,好客的人民,塞外的风土人情,丰富的名优特产和风味小吃吸引着众多的中外人士的光顾。

作为您的儿女,我真的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同样应该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为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乡 情

六(4)班:马思琦

指导老师:魏亚萍 

我的家乡敦煌是一个魅力四射的地方,这里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傍晚时分,人们常常漫步在美丽的党河风景线上。站在西大桥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大桥两侧的“九龙吐水”景观,只见九个龙头喷射出的水柱形成了一道水幕墙,颇为壮观。不远处,音乐喷泉里涌出的水扭动着婀娜的身姿,仿佛是摩登女郎在翩翩起舞。突然,水面上喷射出一道水幕墙,神奇的水幕电影上映了!水幕墙上,飞天神女翩翩起舞,千手观音徐徐张开柔软的玉臂。人们纷纷驻足观看,赞不绝口。

我的家乡最著名的地方就要数莫高窟了,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城东南的宕泉河谷中,在三危山的峭壁上,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莫高窟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彩。那鳞次栉比的洞窟犹如蜂巢般镶嵌在刀削斧劈的断壁上。千百年来,莫高窟虽然经历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保存着众多洞窟,珍藏着大量的壁画和彩塑。莫高窟艺术博大精深、气魄宏伟,它无疑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宝库,每年都有上百万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人们无不被它的艺术成就所折服。

在七彩的童年中,家乡是最美的一色;在生活的五味里,家乡是最芬芳的一味!我爱我的家乡!

深爱这土地 丝路到敦煌

六(4)班:祁欣蓉

指导老师:魏亚萍 

敦煌,一座古老的文化之城。既有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又有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

丝绸之路,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课文上也介绍过丝绸之路,但只有真正见过,才能感受到它的雄伟壮观。在这里,只觉得太阳让人睁不开眼,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朵,骆驼眨着长睫毛的明亮眼睛。玄奘曾走过这条漫漫长路,我似乎感受到了他的艰辛。在那个交通工具并不发达的时候,这条路只有意志力坚定的人才敢来挑战。

赤着脚踩在细腻的沙子上,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排了极长的队伍去滑沙,坡度歪歪斜斜的。刚开始很害怕,但我发现,面对着广阔的沙漠,这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于是我鼓足勇气,坐上滑沙板。起初这滑沙板如一条小蛇,东窜西撞,但慢慢的,我把握好了方向。风拂过耳畔,一旁响着沙子的摩擦声,令我心旷神怡

慢慢的,太阳被遮住,不见了,我躺在沙漠上,看着夜幕一点点织上了天空。骆驼排着队慢悠悠地往回走着,柔软的沙漠上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脚印,延向远方,不知所终。人们也陆陆续续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热闹的沙漠,安静下来了,只有天空中的几颗明亮的星星闪烁着... ...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

传承敦煌文化 弘扬莫高精神

六(4)班:石子涵

指导老师:魏亚萍 

在敦煌研究院,有这样一幅雕像:一个瘦弱的年轻女子,背着一个大大的背包,头戴一顶草帽、满怀理想、整装待发。这个雕像的名字叫《青春》,她就是以樊锦诗为原型雕刻的。

在莫高窟前,她被深深打动,全然忘记了身外茫茫的荒漠,忘记了用马厩改建的简陋宿舍,忘记了苦涩、令人腹泻的饮用河水。“一见钟情”的她踏进了冰凉孤寂的莫高窟。因为水土不服,身体不适,实习到一半她就离开了敦煌。她拖着虚弱的身体回到北京,父母非常心疼。但她却已经做出了留在敦煌的决定。在毕业分配的时候,父亲还专门给学校写了一封信,希望不要把樊锦诗分派到敦煌,但是这封信最后被樊锦诗扣了下来。

樊锦诗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敦煌。虽说对大西北恶劣的自然环境早有心理准备,但当她真正住进莫高窟旁边的破庙之后,才确切知道了什么叫“反差”。那时候敦煌保护研究所只有一部手摇电话,通讯困难。晚上只能用蜡烛或手电照明,上趟厕所都要跑好远的路。她曾坦诚地说:“说没有犹豫动摇,那是假话。但每走过一个个石窟,都会使她惊叹:“哎呀,太好了,太美了!”正是因为对敦煌这份赤城的热爱才有了“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从大学毕业至今,樊锦诗已经在敦煌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度过了50多个春秋。在戈壁黄沙面前,她无怨无悔;在各种荣誉、鲜花和掌声之前,她不骄不躁。她早已把守护莫高窟当成了自己的使命。坚守大漠,勇于担当,敢于奉献,开拓进取。她已然成为一个时代的楷模!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授予樊锦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她就是我心中的英雄!

迷人的敦煌

六(4)班:王宇泽

指导老师:魏亚萍 

穿过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穿过黄沙滚滚的高速公路,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那就是敦煌。

敦煌位于甘肃省最西边的一片沙漠之中,自然没有大城市的高楼大厦,气派豪华,但充满这个城市的,却是浓郁的古色古香。在这里,人行道要比马路宽,自行车要比汽车多,在市中心,一座高大的飞天塑像吸引了我们的眼球。

那座飞天名叫“反弹琵琶”,一位身着缤纷缎带的仙女,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自然地踩在地上,两只手轻巧地握着一把搭在肩上的琵琶,眼睑柔和下垂,动作优美自然,仿佛正在给人们弹奏一一曲动人的“琵琶语”。

夜幕降临时,已经是北京时间十点多了,敦煌夜市开始开张了。夜市中聚集着很多心灵手巧,有着一技之长的人们,这里美丽热情的姑娘们穿着异国风情的衣服,在夜市中央翩翩起舞,脚步伴着音乐轻巧起落,她们高超的舞艺夺得观众们一次次的欢呼与掌声。

在不远处的人群中央,坐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爷爷,一手拿着犹如月牙般的刻刀,一首拿着被油漆涂黑的木板,他的手如水蛇似的扭动,用刻刀在木板上挥舞,在黑色的木板上刻出原木色的痕迹,不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沙漠行驼图”就诞生了,旅客还来不及等老爷爷解说,就急忙掏出钱来购买,赞叹声此起彼伏。老爷爷笑着把几幅小型的木板花送给了一直在旁边细致观察的孩子们。

深夜了,这个城市开始安静下来,抬头仰望天空,美丽的星云在纯黑色的天空中闪闪发光,这是在大城市中绝对看不到的景色,这便是敦煌的迷人之处。

编  辑:袁   佳   

编  务:张 悦    

责任编辑:殷永生

监  制:李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