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李广杏“飞”出戈壁:一颗金果铺就月牙泉镇致富路

原创
浏览量
作者:米倩 李瑞瑞 沈傲妮

7月5日清晨6点,敦煌市月牙泉镇合水村村口快递站已是一片繁忙。果农们将金黄的李广杏套上泡沫网、装入特制纸箱,冷链车随时待命。这些清晨采摘的杏子,24小时内就能抵达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餐桌。“以前杏子连酒泉都出不去,现在全国都能尝到,快递真是给李广杏插上了翅膀!”种植户老李笑着说。

月牙泉镇合水村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李广杏“皮薄肉嫩、酸中带甜”的风味。2016年,“敦煌李广杏”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身价倍增。按糖度、色泽分级后,特级果每斤能卖40元,30年老树果供不应求。2025年,全村李广杏挂果面积800余亩,预计产量400余吨,产值超千万元。

电商与快递的助力,让戈壁鲜果走出了新路子。种植户老张家10亩杏园,今年靠线上订单收入突破5万元。全村日均发单1000件,新疆、西藏三天必达。为解决鲜杏保鲜、运输难题,当地创新运输模式,航空专线加高铁快运冷链,实现“今日树尖、明日舌尖”;包装升级后,破损率降至5%以下。2025年,仅寄递渠道就预计销售10万余箱,为农民创收超百万元。

 

文旅融合更让李广杏价值飙升。每年4月的杏花节成了春季旅游流量入口,6月末的开园仪式则让李广杏成了敦煌文旅的“盛夏符号”,单日能销鲜杏千余斤。2022年,纪录片《敦煌李广杏》多平台播出,吸引游客“按片索杏”,合水村成了研学打卡地。如今,村里正打造“春赏杏花、夏摘鲜果、秋品杏干”的全产业链“杏福”经济。

从“走不出酒泉”到“飞向全国”,李广杏成了戈壁农业逆袭的缩影。这颗“金蛋蛋”,正带着敦煌的甜蜜,叩响共同富裕的大门。

编  辑:王保华

责任编辑:杨成利

监  制:李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