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游记

原创
浏览量

终于,在期待了两年以后,我要去敦煌了。

那天张老师给我发消息说要带汉学家们去敦煌,我高兴得简直要生出翅膀飞起来。阿舒拉节后的星期一早上十点,我动身前往酒店与大家会合。十一点到达后,我稍等片刻,待大家到齐便一起前往大兴机场。

在那里,其他朋友吃了KFC,我则遇到了一对斯里兰卡夫妻,他们非常友善。我们互加了Whats App。他们在斯里兰卡经营酒店,邀我日后去斯里兰卡游玩时务必联系他们。后来我和张老师去吃了素食,然后直奔登机口。

临近降落时,空乘宣布因天气原因需盘旋等待,我们在空中盘旋了一小时,最终在一种令人心惊的状态下降落。

出机场时,当地官员已在门口等待,并为每人准备了一只骆驼玩偶作为礼物。机场外的景象令人惊叹不已。紫色的花朵铺满了整个花园,四周是随风摇曳的白杨树,仿佛在向我们挥手致意。我们乘车前往酒店,直接入席晚宴。每道菜肴都如艺术品般精致,而餐桌本身更是一件华美的展品。他们还端来了几道和伊朗很像的菜,比如库库·萨布齐(一种蔬菜蛋饼),甚至还有类似我们浓肉汤的东西。特别好的是,全是清真食品。

当晚他们带我们去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地方——上元集市。夜晚凉爽宜人,入口处缀满红黄的灯笼,周围是琳琅满目的敦煌特色小吃摊,前方则是一个大舞台和装饰华丽的屋顶。

步入《乐动敦煌》演出大厅,其内宛如巨大洞窟,投影仪不断播放着一张张图片与视频,诉说着一段段历史。此时,舞台中央出现了一位白衣少年,随着投影变幻的影像翩翩起舞,背景音乐以琵琶为主调,伴随他的舞姿,那琵琶仿佛也在空中飞舞。四周的山峦在灯光映照下缓缓显现,洞窟中走出舞动的士兵和历史上的美人们。接着,我们被引入一条宽阔的走廊,一位白衣男子演奏着乐器,身旁如同佛陀身边的天女般的女子们,或坐或立,轻柔起舞。行至走廊尽头,两侧窗户在不同的乐声中,骤然显现两位金刚舞者在窗外舞动,因过于突然,众人皆惊呼起来。之后我们进入了另一个展厅,真正的表演正式开始,那是一场撼人心魄的演出。

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是踏上丝绸之路的旅程,是与曾在此经商的古人同行,是步入盛唐,与那时的佳丽一同吟唱的旅行。旅途中,天空飘落花瓣,地上美女曼舞,男子们在热闹的街市上与她们贸易往来,那是何等温馨繁华的景象。这是一段追寻神圣音乐的旅程,为了这音乐,创作者踏遍千山万水,最终,当他们抵达敦煌时,那份感觉注入了我们音乐家的心灵。那音乐恍若天籁,壁画中的飞天为他带来了灵感;那舞蹈如风般轻柔,让仙女们飘然移动,那舞姿亦是上苍的恩赐。

演出落幕时,当那位音乐家腰弯如弓、白发苍苍、双手微颤地微笑着伫立台前,我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泪水从眼中涌出,但这并非悲伤之泪,而是喜悦与自豪的泪水。他奋斗了一生,此刻他的心血终于绽放,他为自己骄傲,我们也为他骄傲。尽管他已离去,但却依然鲜活,我用双耳聆听他,用双眼看见他,用心去感受他。他的琵琶乐音仿佛让整个空间弥漫芬芳,他是如此璀璨。他将永存——我们会一直聆听这曼妙音乐,它会引领我们的灵魂去向更美好的世界。

那段音乐有着独特的主题,仿佛融合了中国、印度、伊朗等多国音乐元素,所有旋律汇聚一堂,像一个温暖亲密的大家庭,渴望为整个世界带来宁静、团结与温暖。在这喧嚣的尘世里,我获得了安宁的片刻,我仿佛看见自己在不同民族的人群中,微笑着对我说:“白玫,放轻松,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多彩” “放轻松,这世间尚存诸多美好” “用心倾听这段音乐,让自己在时光与世界的摇篮中安睡”。那是何等的宁静,又是何等的惊奇,撼动人心却又极致温柔。

多么希望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来观赏这场演出,用生命去珍视它。多么希望这音乐的美好与芬芳能传遍寰宇,为世界带来和平与安宁,因为这音乐,属于全人类,它凝聚着各国的芬芳与色彩。

演出结束后,他们带我们去了附近的另一处场所,那感觉如同穿越回了唐代。那里有华美的鼓具,墙上是布满佛像与壁画的大厅,在另一展厅里,一位男子与美丽的女子们在台上奏乐歌唱,歌词听起来像是土耳其语。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不得不离去,但我的心却遗落在那,期待有一天能再次回去。

2025年7月8日早餐后,我们前往一个叫“玉门关”的地方。前一晚我读了一些关于玉门关的资料以做准备。

汽车途中,导游提醒我们注意一个利用镜面运作的太阳能电池板。可惜离得太远,无法看清。继续前行,终于到达目的地。下车后,一个小屋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它完全是用黄土建造的。看着它,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外祖母那座黄土垒墙的老屋,回到了那些讲着《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夜晚。屋前,一面面大鼓以其独有的名号迎接着我们——成功之鼓、安康之鼓、太平之鼓……那雄浑的鼓声,在耳畔响起惊雷,仿佛在敲打我们:当感念所拥有的安康、宁静与福祉。一旁,竹匣里盛着根根竹签,其上镌刻着隽永而动人的诗句;沿着一条走廊前行,两边悬挂着红色旗帜,引领我们朝着那座名为“翡翠之门”的大门前行。旗帜上用书法写着关于玉门关的诗,它们在风中翩翩起舞,有着动人的红润面庞,舒展开自己的双臂,缓缓相迎,最终将我们送达目的地。

于是我们终于抵达了丝绸之路的第一站。这个驿站靠近国界,与邻国相接——它叫“玉门关”。这地方让我想起故乡——梅泊丹那些遗留至今的古老城堡。历史上的玉门关就像如今的海关,既是休息之处,也是盘查过境者之所。它是用厚厚的泥砖筑起的四方围墙,在沙漠的满天狂风与沙暴里屹然耸立。穿过那扇古门,就到达了另一段远古的历史。这片沙漠已长存了千年之久,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来自伊朗——这一古老波斯帝国的厚重的呼吸。

我仿佛听见了远方驼铃阵阵,那是从伊朗而来的商队。阖上双眼,须臾间,神思已飞越千年。我踏上了丝绸之路。沿着这古老的城墙,商队缓缓行至关前,满载着核桃、葡萄干,以及色彩斑斓、尽显波斯匠人心血的织毯。关吏笑容可掬,殷殷相迎。骏马安详地踱至城下,正是“马到成功”这谚语的鲜活写照——宝马至,功业成!

稍远处,一片草甸沐浴在昨日的雨露中。水洼如镜,倒映着欢唱的小鸟身影。萋萋芳草间,点缀着一种带刺的灌木,开着细密的红花,恰似亚兹德旷野上的荆棘。此地何其似我故园!连那丛丛棘刺,也一般无二。

稍事停留,我们便分批登车。二十分钟后,再度踏上土地。脚下所履,仿佛便是丝路史书的一页又一页。这感觉奇妙无比,恍若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

前方,一堵蜿蜒起伏的城墙映入眼帘,人们称之为“王城之墙”,因其古时环抱城邦,勘定疆界。墙体起伏如波,饱经风霜侵蚀,从高处望去,宛若连绵的沙丘,又似大海的巨浪。这黄土筑就的长城,与亚兹德古堡的城墙何其相似!清风徐来,沁人心脾;艳阳高照,遍洒原野。不远处,一只蜥蜴目光深邃,定定地望着我们,似乎对我们擅入其领地颇有微词。我们识趣地顺从了这只小蜥蜴的心意,悄然退避,沿着那道波浪般的黄土城墙继续前行。

不多时,我们抵达另一处土坯建筑。稍移步,眼前赫然呈现一件奇特而引人入胜的古代杰作——那是由灌木堆叠而成的巨大螺旋状物。古时,一旦敌人逼近,人们便点燃它,升腾的狼烟便是警示四方的警报。这一切,皆是先民为守护祖国故土而设的智慧屏障。

“祖国”这个词,足以让人心安。它的爱意渗入我的血脉,充满我的胸膛。在这片土地上,我留下了我的足迹,留待另一个将来也会踏上这里的伊朗人“重蹈覆辙”——也许就在明天,也许多年之后。

在酒店吃完午饭,休息了一会儿后,我们出发前往莫高窟。那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地方,山丘上满是粗糙的沙砾和类似水泥的石质。故事是这样的:在中国古代,一位和尚认为这里是一处圣地,于是建造了寺庙。随着时间推移,各阶层的人挖掘山体,逐渐开凿出一个个像房间一样的洞穴,作为寺庙使用。寺庙内装饰华美,中央供奉着佛像,左右两侧是两位侍从:左边是一位智慧的老者,右边是一位年轻的男孩,正在书写佛经。除此之外,有时在侍从两侧还会有女性佛眷或侍女像,有的寺庙则摆放着一些护法像,脸部略显威严。

整个洞窟布满有趣的壁画,仿佛一本历史画册。更有趣的是,墙上的许多故事与我们波斯《列王纪》和《古兰经》中的情节非常相似,比如与妖魔的战斗、亚伯拉罕化火为泉水的奇迹,以及救世主降临的预言等。当导游得知我来自波斯古国伊朗后,便带我看了一处特别的穹顶:三角形穹顶顶端的圆圈里,绘有类似念珠的链状图案。他说,这种“珠链纹”是从波斯皇帝那里传来的。这些壁画讲述了成千上万的故事,就像一本厚重的图画史书,为历史学家提供了珍贵资料。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宗教和艺术方面都极有价值,色彩斑斓、极具审美冲击力,它们昭示出比信念与信仰更强大的力量,足以激发人们建造如此之多的精美艺术圣地。可惜时间有限,我们无法参观所有洞窟。导游说这里有七百多个洞窟,还有一尊高达25米、唐代风格的佛像,颜色艳丽。这地方如此宏伟,宛若一座天然博物馆,一本活的历史书——它的每一页都讲述着一座寺庙的故事,以及一路丝绸之路拜访的各族文化,汇集了奇幻传说、宗教典故和人们生活的日常场景:从舞蹈和丧礼到音乐和狮吼,从顽皮的孩童穿汉服到唐朝女子,从妖魔到天使……这一切都在寺庙墙壁上栩栩如生,令游客陶醉。

但时间终究是有限的,不得不暂别这活生生的历史。我们继续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拥有原始自然风光的鸣沙山。我曾在网上见过她的照片,一直梦想着亲自去看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绵延的沙丘,和一队驼队仿佛串联起灰色沙海,像极了沙漠中的巨龙起舞。身穿传统民族服饰、妆容精致的美丽姑娘在驼队旁拍照打卡,令人心醉。尤其有意思的是一个红色信号灯,像是提醒骆驼遵守规则,它们悠然自得地行进,我们看得入迷。到达目的地后,我们来到了一处阁楼前。微风拂面,将疲惫一并吹散,这里的风来自“五月”——那并非天空中的月亮,而是大地的“月牙泉”。它由清澈见底的泉水形成,泉畔覆盖着柔软的沙,泉中是碧绿植被,栖息着许多大小鸟类。泉水如天空般湛蓝,夜晚与天上的明月相映,星光闪烁。

我们登上一座阁楼盘旋而上,可以俯瞰“月牙泉”,景色更加迷人。接着计划攀登沙山,我脱下鞋子,让沙粒亲吻我的双脚——那感觉像被温柔拥抱,又似想要抓住我。我们慢慢登顶,有的人借助人工搭建的“沙梯”,而我则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与沙丘嬉戏。顶峰时,汗水浸湿了额头和面颊,宛如沙漠中绽放的玫瑰。居高俯瞰月牙泉,它向我们微笑。天色渐晚,沿湖点亮的蓝色灯光与路径上的黄色灯带将夜色与大漠美景融合,迷人至极。然而,不得不和这月牙泉与沙丘告别。我带着满心欢喜与它们挥手道别,并承诺终有一天再次相见。

接下来我们前往一个散发“生活气息”的集市——敦煌夜市,那条街直到凌晨一点仍然热闹非凡。它让我想起老电影中的场景,有生命的市场,人们悠闲快乐。集市入口装饰精美,两侧排列着大小商铺,路中央摆放着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吸引着人驻足。那儿有一家新疆风味小馆,飘散着诱人的香味。一股烤肉香扑鼻,我却已饱腹,不免口水直流;我忍住只好绕着走。同行的一个来自敦煌的年轻男孩向我介绍各种菜肴的历史渊源,我听得如痴如醉。

这里的食物,背后都有故事,源自古老美食传统。仿佛置身于皇宫,品尝各朝佳肴。我不断穿行,倾听故事,看小贩吆喝,呼吸市场气息,脸上洋溢着微笑,因为这是最质朴的生活——简单却又温暖。突然下起雨来,我们只好提前返回酒店。虽然疲惫,但心灵无比愉悦,仿佛生命得到升华。

这次旅行收获颇丰,我学到了很多,与不同历史故事结缘,体验了各种激动人心的瞬间。我也深切感受到佛教与伊斯兰文化之间的许多文化和故事关联,这些都展现了古代文化交流的深厚。未来,希望还能通过更多旅行更全面地认识中国。


编  辑:任    咪

责任编辑:朱    静

监  制:李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