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鲁迅夹烟墙画争议:尊重历史比“完美化”更重要

新甘肃客户端
浏览量

□杨玉洁
  近日,绍兴鲁迅纪念馆一面“鲁迅夹烟”打卡墙画因被游客投诉而引发网友热议。投诉人孙女士认为墙画去掉了鲁迅先生吸烟的室内背景,可能诱导公众在室外吸烟并误导青少年,建议替换为“握拳”形象。对此,景区回应:“鲁迅故里景区始终坚持尊重鲁迅、尊重历史、尊重艺术,不轻易改变鲁迅故里在广大游客中的既有形象。”

笔者认同景区的回复,这场争议也让我们思考,该如何看待名人的“不完美”。

作为文坛巨匠,鲁迅爱抽烟是公认的事实。不少传世佳作,正是在他吞云吐雾的思考中诞生,夹烟的姿态早已成为他精神形象的一部分,并非刻意营造的“吸烟引导”。我们敬仰鲁迅,敬的是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家国情怀,是他“从来如此,便对吗”的批判勇气,是他以笔为刃剖析社会的深刻思考,而非要将他塑造成无半点瑕疵的“圣人”。

人无完人,名人亦不例外。若为贴合当下认知,刻意抹去鲁迅抽烟的历史细节,实则是对真实的消解。更何况,当代青少年具备独立判断力,不会因一幅历史画像就盲目模仿吸烟,正如网友所言:“不好学的人不会因为鲁迅先生而苦读,不抽烟的人不会因为鲁迅先生而抽烟”。

孙女士关注公共健康的初衷值得肯定,但将历史画像与现实吸烟行为强行关联,难免有“上纲上线”之嫌。纪念鲁迅,关键是传承其精神内核,而非纠结于无伤大雅的历史细节。尊重真实、正视“不完美”,才是对鲁迅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