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世界 对话敦煌】秦川:让敦煌“和合”精神连接中外 共鸣世界

10月11日至13日,以“文明交响 和合共鸣”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举行。200余位中外嘉宾齐聚敦煌共探文明交流互鉴之道。而在活动诸多声音中,知名纪录片导演、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秦川关于敦煌的深情讲述,成为解读敦煌文化内核、传递文明温度的重要注脚。

从2004年萌生拍摄敦煌纪录片的想法起,秦川这位自称“敦煌土著”的导演便以镜头为笔,在戈壁风沙与洞窟幽暗间深耕不辍。他用一部部纪录片搭建起通往敦煌文明深处的桥梁。这份坚守,让他对敦煌文化有着远超常人的深刻洞察,也让他在此次国际对话中,能以更鲜活、更立体的视角,向世界阐释敦煌的独特价值。

知名纪录片导演、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秦川说:“拍了20多年的敦煌纪录片,我们对敦煌的认识也是一步一步在深入,我的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对敦煌不要轻易说能理解敦煌,我真正理解敦煌花了20多年的时间,拍了20多部纪录片。这些纪录片累积起来有70多集,一集就是半个小时以上,这么大的一个体量,我才渐渐地理解和认识了敦煌的伟大、敦煌的博大。”

在秦川的镜头叙事中,敦煌是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交融的活态见证,这种包容性与开放性正是不同文明对话的精神契合点。
秦川说:“敦煌文化是中华民族首次大规模走向世界、与其他文明对话交流的文明互鉴成果,其伟大源于持续的交流过程。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根基,秉持开放姿态,广泛吸纳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优秀文化,将其融入自身,从而不断发展壮大。”


作为深耕敦煌的媒体人,秦川的思考从未停留。当VR技术让海外观众“身临其境”漫游洞窟时,他更迫切地想打破大众对敦煌“高冷、难懂”的刻板印象,让文化内核真正触达当代心灵。他深知,浅层认知无法承载敦煌的厚重,唯有深入文献与历史细节,才能读懂其包容背后的精神实质。在采访中,秦川特别提到,传播敦煌文化的实践关键在于寻找“和合”之道,既要坚守中华文化根基,又要以开放姿态对接世界语境,这与本次活动“文明交响 和合共鸣”的主题不谋而合。即便已斩获多项大奖,让敦煌故事走上国际舞台,这位深耕二十余载的导演仍保持着对文化的谦逊与敬畏。
秦川说:“我拍敦煌20多年,虽然也拍了20多部片子七八十集,但是我觉得永远没有挖够,我说敦煌文化是一个汪洋大海,20多年就是舀了几勺水而已,我们一个一个走下去一直到全部走完,完成敦煌海外流失文物的首次完整的追寻。”

在“世界市长对话・敦煌”这场文明盛会中,秦川为中外嘉宾打开了一扇读懂敦煌的窗口,也让敦煌文化的“和合”精神,在国际对话中传递出更深厚的力量。而他对敦煌文化的热爱与传播实践,也将激励更多人参与到文明传承与交流的事业中,让敦煌的故事在世界舞台上持续回响。

编 辑:秦美娜 王 月
责任编辑:张 萍
监 制:李国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