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艺术彩塑专题学术研讨会开幕

原创
浏览量

敦煌石窟艺术彩塑专题学术研讨会开幕


10月18日,2025敦煌石窟艺术彩塑专题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敦煌彩塑临摹展在敦煌研究院开幕。来自国内外的学者、艺术家们齐聚敦煌,探讨敦煌乃至丝绸之路沿线石窟的彩塑,总结当下彩塑研究的系列成果,多维度发掘整理彩塑艺术的价值。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说:“敦煌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宝库,宝库主要是它的综合性,它的建筑、彩塑、壁画、写经等方面,可以将任何一个点拿出来研究它的史料性、学术性、艺术性,都能为我们今天继承发展、传承创新提供最重要的资源和力量。”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分设彩塑专题学术研讨会、圆桌论坛、专题展览三个板块,何鄂、董书兵、张小刚等专家学者分享了彩塑研究成果,通过对彩塑的系统总结与深入探索,专家学者尝试梳理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历程,勾勒丝绸之路佛教造像艺术风格的演变轨迹。

甘肃何鄂雕塑院院长、研究馆员何鄂说:“我离开敦煌半个世纪以后,对我们敦煌彩塑的研究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觉得敦煌彩塑像大海一样,是古代的无名巨匠创造的,有很多财富在里面,所以这些年我就用了围观研究的方法,想提取到古代雕塑匠师的创造精髓,我觉得创造精髓应该是我们民族文化最重要的一个两点,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就是创造的历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董书兵说:“从敦煌研究院建院开始到现在,从来没有一次因彩塑作为专题进行研讨,组织这样的研讨会,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开始。”

据了解,敦煌莫高窟目前现存彩塑2400余身,是研究丝绸之路上佛教造像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从20世纪40年代起,常书鸿、段文杰、史苇湘等人开展了壁画内容考释,通过临摹挖掘整理各时代壁画的整体构图、图案纹样、色彩搭配和绘画技法,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并对各时代洞窟内的彩塑进行了调查和梳理,确定了彩塑创作的时代,对一些洞窟内彩塑的经典制作过程开展了研究。【完】

800字】  记者:刘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