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尽雅丹壮阔,塑活大漠坚守——吴为山的双重艺术告白

原创
浏览量
作者:王丽

10月19日的敦煌雅丹,戈壁滩上的风裹挟着清晨的微凉。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带领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美丽城市志愿者敦煌行”团队,走进敦煌雅丹这片地质奇观,在“魔鬼城”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之旅。

当敦煌雅丹的风掠过宣纸,吴为山的艺术创作便已在这片戈壁上启程。“丝路塑痕·致敬敦煌”艺术创作营现场,他以独特的创作节奏完成了一场与自然、与英雄的对话——先以笔墨勾勒雅丹地貌的雄浑风骨,再以泥为媒,为扎根大漠二十余载的"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李生寿现场塑造雕像,让坚守的力量在风蚀地貌中定格成永恒的人文印记。

雅丹地貌前,吴为山执起毛笔铺开画纸,将眼前的壮阔景致纳入笔墨间。笔触起落间,垄脊的起伏、沟槽的纵深化作纸上的开合聚散,天然形成的地貌肌理与写意笔墨相融,既保留了自然的磅礴,又注入了艺术的凝练。这场写生并非单纯的风景记录,更像是为后续创作积蓄灵感——正如他为历史人物塑像前必先深入研究其生平那般,此刻他正以笔墨与雅丹“对话”,读懂这片土地的精神底色。

傍晚时分,吴为山来到敦煌市公安局雅丹治安派出所前,转身走向早已备好的雕塑台。端坐台前的李生寿,正是这片土地最生动的注脚:作为原雅丹派出所所长,他在75摄氏度温差的极端环境中带领战友凿出窑洞派出所,在罗布泊边缘完成198次救助,24年的坚守让“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的称号实至名归。“塑人先塑魂,这尊像要留住的是大漠无法磨去的坚守。”吴为山的指尖在泥土上流转,将西方写实技巧与中国传统雕塑的写意神韵相融,精准捕捉李生寿眉宇间的刚毅与温和。

当最后一抹细节雕琢完成,夕阳为塑像镀上金边,与远处的雅丹地貌连成温暖剪影。这场戈壁上的创作,是用雕塑语言讲好敦煌故事的生动实践,更是让"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具象化的创新尝试。正如吴为山曾为诸多文化名家塑像时所践行的理念那般,他再次以艺术之力,让平凡英雄的精神有了可触摸、可传承的形态。

编  辑:王    月

责任编辑:邱    亮

监  制:李国辉